在声乐的广阔领域中,总有一些杰出人物,凭借自身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不懈探索,为声乐艺术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周发猛,这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文工团的男高音歌唱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多年来,他不仅在舞台上留下了无数令人难忘的精彩演出,更在声乐教学的道路上深耕细作,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哼唱法”,为众多声乐学习者点亮了前行的明灯。
名师之路,硕果累累
周发猛的艺术生涯起步不凡。1989 年,他特招入兰州军区后勤第二十五分部演出队任独唱演员,并凭借出色的才华担任歌队队长。1991年进修于西安音乐学院、师从于柴俊芳教授,1992年又进修于中国音乐学院,分别师从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马淑明教授。学习期满后参加兰州军区战士歌手大奖赛一举夺冠,后调入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任独唱演员。
1995 年,他以全军专业课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李双江教授。此后,周发猛的艺术之路愈发璀璨,先后在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担任独唱演员、歌队教导员。用他雄浑激昂的歌声征服了无数观众。
除了舞台上的辉煌,周发猛在声乐教学领域同样成就斐然。他身兼中国民族声乐学会秘书长、中国国际声乐艺术研究会声乐家协会主席、中国古诗词教研中心副主任、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还在全国多所艺术高校担任客座教授,为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多年来,他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声乐人才,其中 百余人获得了省市、全军、全国各类声乐大赛金奖,许多学生如今已成为全国部分高校、艺术团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演员,周发猛也因此被媒体和学生们传颂为“高音教父”。
哼唱之法,独树一帜
在长期的演唱和教学实践中,周发猛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哼唱法”,帮助众多声乐学习者突破发声难题,提升演唱水平。所谓“哼唱法”,即把所有的母音放在哼鸣点位上进行哼唱,进而获得漂亮的音色,实现声区统一,达到高位置发声。
周发猛“哼唱法”西安站
周发猛“哼唱法”襄阳站
周发猛“哼唱法”安康站
周发猛“哼唱法”北京站
周发猛“哼唱法”十堰站
抖音视频中,周发猛以歌曲《再见了大别山》《鸿雁》《小白杨》《儿行千里》《父亲》等为例,向大家展示了“哼唱法”的实际运用。每一首歌都十分考验演唱者的发声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周发猛引导学习者首先要找到高位置的哼鸣,让所有的字都在哼鸣点位上进行哼唱,不仅能够轻松应对高音,还能更好地诠释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哼唱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众多声乐学习者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有学生反馈,通过学习周发猛的哼唱法,自己原本难以解决的高音问题迎刃而解,音色也变得更加圆润、明亮,演唱时的自信心和表现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哼鸣之效,多维提升
周发猛的“哼唱法”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不仅能帮助演唱者解决高音难题,还具有多方面的显著效果。从共鸣角度来看,哼鸣训练能够帮助歌唱者找到“声音焦点”,让声音从声带发出后,顺利进入鼻咽腔,获得充分的泛音,使音色明亮辉煌,同时增强咽部、喉部肌肉的韧性,使咽壁肌肉更加坚强有力,使声音更具金属感。
周发猛“哼唱法”新加坡站及本人独唱音乐会
应邀出席意大利罗马国际艺术节并担任声乐评委
在声音灵活性和柔韧性方面,哼鸣练习同样效果显著。就像世界著名歌唱家卡鲁索所说,闭口哼鸣能够使声音增加灵活性,而威尔森也认为,轻声哼唱可以培养声音的自由和柔韧性。在哼鸣过程中,歌唱者通过保持深呼吸,使气息均匀、节省且有控制,从而用最少的气息获得最大的声音效果,让声音灵巧轻松又富有弹性。
中国声乐走基层全国公益巡演
此外,哼唱法还能改善多种常见的歌唱毛病。比如,通过哼鸣可以解决声音空、散,不集中,共鸣薄弱,咽肌无力,下巴僵硬等问题,帮助歌唱者找到高位置声音,使整个发声通道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这也是周发猛通过李运泉、韩玉杰、柴俊芳、糜若如、马淑明、金铁霖、李双江、徐埻广等各位教授们的淳淳教导与细心传授结合自身多年来舞台演出经验和声乐教学总结出的一套理论即“哼唱法”。当然如今也有原空政文工团歌唱家刘和刚的“颈窝唱法”、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周强的“擞音唱法”等等,也都在各自领域探讨、研究、总结声乐教学的歌唱技巧与演唱方法。
持续探索,传承创新
如今,周发猛依然活跃在声乐教学的一线,通过抖音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将自己的“哼唱法”传授给更多热爱声乐的人。2025 年 4 月 2 日晚 8 点,周发猛首次在抖音平台开展“哼唱法”直播,吸引了众多声乐爱好者在线学习,反响热烈。周发猛为弘扬中华民族声乐文化,推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计划每周一、三、五晚8点在抖音直播平台直播《猛歌嘹亮-周发猛“哼唱法”》。
周发猛公益走基层捐资捐物
周发猛的“哼唱法”,不仅为声乐学习者提供了实用的发声技巧,更体现了他对声乐艺术的深入思考和不懈追求。在未来,周发猛还将通过他本人发起的中国声乐走基层全国公益巡演巡讲来传播“哼唱法”,相信周发猛将继续探索创新,为声乐艺术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让猛歌在哼唱中愈发嘹亮,让声乐艺术之花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张栢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