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 正文

《舌尖》炒火黄馍馍 北京老板30万请陕北夫妇代言

www.xibuxinwen.com(2012-06-23)来源:未知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 (文风  华商报记者宋飞鸿实习生马恋采写)“黄馍馍”是流行于我省陕北地区的一种风味食品,原料由糜子面发酵,包裹蒸煮好的红枣、豆类挤压掺合成的豆枣泥馅蒸制而成,口感松软带甜,营养丰富易消化。

  灶火正旺,热腾腾的蒸笼四周弥漫着蒸气,揭开大锅盖,笼内一个个黄澄澄的馍馍让人垂涎欲滴……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了绥德县的地方名吃“黄馍馍”制作过程,这部火爆的纪录片让绥德县名州镇亢家沟村农民黄国盛的生活陡然发生了变化。

  6月20日,黄国盛受北京一家餐饮企业的邀请赴京,新闻发布会上企业宣布,老黄夫妇以30万元身价成为该企业“黄馍馍”代言人,如此高调代言“黄馍馍”,引发诸多争议。

  >>“黄馍馍”火了陕北夫妇

  59岁的农民黄国盛一辈子没出过陕西省,即便省城西安也没去过几次。种地、磨面、蒸馍、卖馍,若不是《舌尖上的中国》,也许他一辈子都要平静地生活在小山村里。

  陕北夫妇技术指导做黄馍馍

  5月15日晚,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了绥德“黄馍馍”,老黄和“黄馍馍”一起火了。黄国盛成了当地名人,外地企业闻风而来,通过各种方式找老黄,争相邀请洽谈合作事宜。

  6月20日上午,北京一家餐饮企业对外宣布,黄国盛夫妇正式签约,成为该企业“黄馍馍”形象代言人。该企业宣布,代言费30万元。黄国盛作为该企业的技术指导,传授黄馍馍的制作工艺。根据协议,老黄夫妇将在该企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分店进行技术指导。双方还将就注册黄馍馍商标、制作标准化等细节进行协商。签约当日,记者联系黄国盛的儿子,得到答复是30万元代言属实,钱在当天已经打入他们的账户。黄国盛告诉记者,之所以愿意合作,是该企业董事长贾国龙专程来到绥德,夫妇俩被他的诚意打动。6月4日,贾国龙来到绥德县,找到黄国盛夫妇,他和老黄夫妇拍了合影并发至微博,他宣布称决定请老黄夫妇到北京,洽谈合作,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让越来越多的人吃上地道的陕北黄馍馍。

  不久,贾国龙再发微博表达想法:黄馍馍为什么不能卖出汉堡价?中国西北的黄馍馍从营养、口味一点也不比汉堡差,老黄只能卖一块钱一个。中国企业有责任打造民族品牌,让中国的好东西卖得多,卖得贵,卖向全世界。

  为何把手里的馍馍拱手送人

  贾国龙的微博发出后,引起网友热议,一部分网友质疑企业炒作自己,并且将“黄馍馍绑架到北京”。

  网友“Always-Waking”说:“我就是绥德人,从小吃黄馍馍长大的。陕北的饮食文化很独特,如果能有一个平台,或者更好是一个品牌,我相信陕北的饮食必定有一条出路。”

  网友“田月”说:“北京的企业还是有头脑,30万元就买走了我们陕北的一个‘老品牌’,为何陕西的企业没有这个意识,为何当地政府不保住这个‘品牌’,就这样把手里的馍馍拱手送人了。”

  有网友认为,黄国盛是许许多多普通农民的一个代表,商家通过经济诱惑让他离开了乡土,进入大都市,那还是原来的黄馍馍么?一位网友在贾国龙微博里留言:不管企业是否在炒作,不管合作结果如何,请不要伤害老黄一家的利益,你轻易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就必须对他们负责。

  “黄国盛只具有象征意义,比他馍馍做得还要好的人多得是。”一位绥德县政府干部认为,黄国盛代言是个人事务,不过做黄馍馍的技术没有想象中那样神秘,企业这样做是在商业炒作。

  每个3元企业将在全国销售

  面对诸多质疑,邀请黄国盛夫妇代言的餐饮企业负责宣传的人士解释,通过合作是为改善黄国盛一家的生活,还能把陕北地方名吃向全国推广。根据黄国盛的指导,企业将按照传统方式制作黄馍馍,在绥德建立五谷杂粮原料基地,承诺将以市场最高价进行收购。黄国盛“独家秘方”制作出来的黄馍馍,今年8月份在该企业全国的所有店面开卖,售价每个3元。

  纪录片导演表达祝福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舌尖上的中国》分集导演胡迎迎。此前,闻知有企业接触老黄洽谈合作,胡迎迎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一度表达了商业炒作的担忧。对老黄30万元代言一事,胡迎迎说:“既然企业能花费这么多钱让他代言,即使是炒作,改善他的经济条件也是一件好事。”她说,《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片中一些普通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黄国盛能得到如此待遇,也祝愿他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下一页:黄馍馍的秘诀
 

《舌尖上的中国》截屏图

  >>卖了8年黄馍馍

  秘诀纯手工

  6月19日上午,黄国盛和老伴吴桂珍坐长途车来到榆林市,夫妻俩受北京一家企业邀请,准备下午乘飞机去北京洽谈合作事宜。起程之前,记者见到了黄国盛。提起去年央视拍摄的事,老人话多了起来,言语中有些自豪。

  石磨磨面保证原汁原味

  “那是去年11月份,导演在街头遇见我,考察了半天,后来决定拍摄,一共拍了5天时间。”黄国盛说,做黄馍馍的手艺是跟老伴学来的,老伴吴桂珍从小在娘家就会做黄馍馍。

  8年前,夫妇俩决定种糜子卖黄馍馍。“那时候,不知道能卖多少,只是试做70多个,每个卖5毛钱,结果一到县城大受欢迎,一冬天挣下1000多元。”黄国盛说,虽然县城卖黄馍馍的也有好几家,但他家卖得最好也卖出了名气。

  “家里种了9亩糜子,面是用石磨一点点磨出来的,别家多是机器磨出来的。”老黄坚持用石磨磨面,守住这道程序保证了黄馍馍的原汁原味。黄国盛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开始做黄馍馍,每隔三天卖一次,每次做700多个,一个冬天能挣7000多元。

  “如果再年轻十几岁,我还真想出去闯一闯。现在年龄大了,其实还是留在家好。”谈到受企业邀请代言,黄国盛说,暂时没有考虑去北京发展。女儿在榆林开小饭馆,儿子在外面开货车,都有各自的生活。如果儿子也跟着学做黄馍馍,他会考虑注册商标,把手艺传下去。

  坚持家乡卖馍不会涨价

  面对外界诸多传言和质疑,黄国盛说,他们夫妻俩没什么文化,也没想这么多。出去见见世面,到全国各地和大家交流,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为炒作出名,而且黄馍馍也不是自己的独门技术,地方名吃能走出陕北,让全国人民都能品尝是好事。

  “如果今年冬天再卖黄馍馍,会不会考虑涨价?”面对记者,他语气很坚决:“哪能涨价,永远就是这个价,一元一个不会变。”黄国盛说,人要讲究诚信,黄馍馍做得好也卖得好,这些年一直坚持做下来,也一直会做下去,不能上了电视出了名就胡乱涨价。

 


 

编辑:西部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