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消息:中国入世十年,让青海认识到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规律和新特征,青海不再选择以传统模式而自封,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三外一内”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再以量小而不为,逐步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特色商务发展之路。在第110届广交会上,青海省商务厅副厅长汪京萍连用三个“很好”描述了入世对青海发展起到的作用。
加快转型走集群式发展
由于深居内陆,青海传统对外贸易长期依赖于高载能和资源型初加工产品,粗放型增长特征明显。然而,这样的发展方式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汪京萍表示,通过入世后这些年的发展,青海正逐步实现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以大项目、大企业为支撑做精做深,完善产业链;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长做宽,实现产业集聚。
如今,从单纯生产“两高一资”产品到高纯硅铁的诞生,从组装零件为起点到研制核心生产专利,从零星企业生产到产业聚集区建立,十年来,青海省已逐步打造了诸如铁合金产品、铝加工、光伏太阳能产品等产业基地。
除此之外,青海还以国家级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主要载体,引导外资投向以盐湖化工为主体、石油天然气化工及煤化工为支撑的化工产业群,以及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和以电子材料、光伏材料为主的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群;实施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环保设备,实现企业的节能降耗,大力推广硅铁冶炼烟气余热发电项目等成功范例;引导资源性高载能出口企业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搞好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和绿色发展。
培育特色出口打造文化出口品牌
资源性产品的集群发展令青海找到了发展的根基。同时,青海还希望通过自身民族特色产品的推广建立出口的文化品牌。
在第110届广交会上,藏毯、民族用品等成为青海团的主推产品。汪京萍特别强调,区别于其他产品出口,支持藏毯、民族用品、民族服饰等具有区域特色、就业容量大的产品扩大出口,有助于打造文化出口品牌,帮助民族文化产品从民间走向世界。
汪京萍称,经过十年的发展,青海省藏毯、民族服饰及用品出口已具规模,引导以藏传佛教为代表的青海热贡艺术产品、以穆斯林撒拉族文化为代表的撒拉绣产品、以土族文化为代表的七彩盘秀以及借助景泰蓝工艺做出的高原农民掐丝画艺术产品从民间走向世界,具有青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
但她也指出,这还远远不够。因此,汪京萍表示,希望借入世十周年之机,借广交会的平台,将青海的民族产品进一步推向世界,以完善青海省出口品牌建设的工作,实现青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向“又好又快”转变。
(责任编辑:刘若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