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名人 > 人物报道 > 正文

韧如磐石闯商海 静若细流报社会——访陕西海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龙

www.xibuxinwen.com(2013-06-17)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陕西海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龙

 

(文/郑浩 苏丹)1991年的某一段时间里,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改革开放的春风穿透着来来往往的每一个市民的肌肤,在经历了长久的物质匮乏和经济停滞时期之后,城市开始渐渐地苏醒,人们似乎嗅到了市场经济崛起的味道,它正从蒙昧中回过神来,开始睁眼看这个耳目一新的社会。但显然人们都还没有享受到自由的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的任何甜头,一切才刚刚开始。在南国的街头,酷暑与湿热笼罩着这座城市。一位从北方黄土高原的小山沟里走出来的青年正奔走于每个街道,把人们废弃的破烂捡拾到自己的三轮车内,然后在城市一角的废品收购站里交接,再转换成自己立足于这座城市的生活来源。没有身份证,没有任何的朋友,没有任何依靠,孤独和无助纠缠着他,生活的窘迫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他生活在这个经济逐渐复苏的社会的最底层,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这幅画面就是二十年前陕西海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龙独自一人南下创业的场景。郑海龙清晰地记得自己当初只身一人在广东打工的经历和遭遇。

 

郑海龙依靠家居装潢起家,从一个小小的建材门面到如今年营业额超过亿元的建筑行业的佼佼者,他把自己的公司和事业一步步做成咸阳地区的领头雁,这期间经历了颇多的故事,然而当作为同一个小村子走出来的笔者和他聊起这些传奇的故事的时候,他却十分低调谦虚地说自己的故事很平凡。

十四岁还未中学毕业的郑海龙离开家乡,学做木工活,开始为生活奔波。“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郑海龙早早地担起生活的责任,但面对生活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他是一个能够灵活改变自己生活轨迹的年轻人,在学木工的过程中,他发现这种技术并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果断地放弃学木工。在结束木工生涯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开始了一份新的事业——与几个人合伙在延安开了一家家具厂,将自己打工赚来的几千块钱全部投了进去,工厂一直发展不起来,之后没多久家具厂就倒闭了,大家也就散伙了。但是路还得继续走,为了能尽快摆脱穷苦的生活,郑海龙加入了南下打工的大军,来到南国粤地,开始了他新的征程。

九十年代初期南方的经济解冻,吸引了一大批想要闯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淘金。当时郑海龙来到广州的时候,既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朋友,很多的工厂不敢招他,“身份的无法证明成为我在南方立足的第一个困难,只能私下里找一些简单的工作,而且工资也是非常低,每天只有十几块钱。但为了能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甚至给老板保证第一个月不要工资。因为之前我在广州的街头捡拾破烂,还攒了两千多块钱,以此作为生活的基本费用。”谈及当年的困苦,郑海龙语气平淡地对笔者说道。


笔者与郑海龙先生正亲切交谈

在那时,他开始涉足家居装饰行业。没有住所,他晚上住在工地,别人下班的时候把工地的门一锁,他自己一个人呆在里面,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别人来上班他才能够出门,就这样他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为了能在家具行业发展的更好,他在广州期间踏实勤恳,工资也由原来的三十元日薪变成七十元日薪,还成了公司装潢部的部长。南国打工的经历让郑海龙收获了不少,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在南国闯荡两三年后,郑海龙返回家乡,在西安开始了自己的事业。“那个时候我就带着一群老家来的农民工在西安的角角落落寻找可以生存的活计,抓住每一次机会,用诚信和热情打动每一个愿意把工程和项目交给我们团队的客户。”虽然处在创业初期,艰难依旧,但郑海龙仍然以乐观和自信的态度去面对。从偏僻的小山沟走向大城市,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甚至连身份证都不具备的草根青年到一个可以带领一群人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和项目的民营企业家,郑海龙用他的实际经验告诉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并非如此艰难,只要有认真的态度和诚实可靠的品质就能成事儿的道理。

郑海龙是一个极其谦虚的商人,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商人所谓的狡黠与邪诈,由内而外,从头到脚都透出一种来自乡土和底层的朴实与真诚。正如他所努力的那些事情一样,自始至终,他都没有遗弃自己身上那种艰苦朴素忍耐的品质。

从沿海城市回到家乡的他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在家乡的县城开了一家建材门市,经营与建材装修相关的业务,并开始尝试在附近的一些地方承包项目工程,早期的例如县城保险公司,工商银行等营业厅,县城比较重要的项目都是他带着自己的建筑施工队伍完成的,在一步步的努力过程中,他取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赞赏,事业也变得越来越大。

然而任何事情的发展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当初在西安和一群朋友成立的装饰公司在工作的过程中因为操作的失误,导致当时装修的一栋别墅着火,损失惨重。当生活的境况和事业刚刚有一点起色,然而就是这样无法预料的灾难让他又一次一无所有,几年来辛辛苦苦积攒的五万块钱全都倒贴在这个项目里赔偿给业主。从事业步入正轨到一无所有,郑海龙经历了一个冰火两重天的生活,而这些对他来说似乎算不上什么大事。因为在他的生活里没有失败才是最无聊的生活,有时候生活的磨砺才是他继续奋斗的最大乐趣。

事业的回归原点并没有让他失去斗志,他又转战来到咸阳,依靠跑摩的生活。他给自己每天定一个计划:每天赚够一百块钱就不跑了,但生活的滑稽和荒诞之处就是,当他今天刚刚赚够计划的经济任务时,第二天他的摩托总要被城管没收,习惯了这样的紧紧张张和匆匆忙忙,郑海龙明白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内心里总有一丝一缕的不甘平淡和不妥协。不尽的折腾是他生活的另一个特点。

在跑摩的的过程中结识的两个从事建材装修的朋友让他又一次萌生创业的念头,在咸阳他先从小的工程和项目做起,积攒经验和人脉资源,把每一个工程都做好。郑海龙在告诉笔者做工程的经验时,这样总结道:“诚信做人,细心做事,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先考虑别人的利益,踏踏实实的做工作,总会取得他人的信任,事业也一定会取得成功。”

凭借诚信做事,踏实做人的信念,这些年他和他的公司在咸阳这片土地上成绩颇丰,先后完成咸阳市政大厅工程,咸阳市烟草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并在各县区四处开工承包各种大小工程,企业运营资产从百万突破千万,如今上亿。从以前的只是承包家居装修工程,到现在自己开发小型居民楼盘,参与招标投标,公司的成绩斐然。

2004年开始,郑海龙加入慈善公益事业的队伍。在过去,因为家境各种条件的限制,郑海龙没有很好的接受教育,如今自己的事业也算小有成就,就想帮助一些穷人的孩子和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他们是第一家给渭城区爱心超市送去一车米面油的企业,他每年都要去走访那些困难的农民家庭,给他们送去生活上的帮助。老家旬邑县几十年出了一位北大的学生,他毅然承诺承担那位学生所有生活费用。如今,他资助着三位不同地方的贫困大学生,有陕师大的,西安石油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低调做事,低调做人的风格是他长久以来的坚持,在很多人眼里公益成为一种作秀的时候,郑海龙却默默的回报社会,以涓涓细流滋润社会当成一种责任在坚持着。

在郑海龙的内心深处依然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那就是对故乡人割舍不断的善意。在他的工地上四处可见老家人的影子,他们或是一起长大的发小,或是来自街坊四邻的亲戚朋友。他说能帮助家乡人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而自己又恰好能够做一些实际的事情,这就是一件普通的事情。村里人的朴实可信,和对村里浓厚的深情,都是他成功的因素。

如今的海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有着清晰的发展规划,努力建设“平安海龙”、“创新海龙” 、“幸福海龙”,继续实现企业产值的增加,保证员工的福利待遇。加快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把企业办成大家的企业,让企业的发展与所有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个人价值和企业利益同呼吸共命运。一个具有现代思维的企业家跃然展现在笔者面前。

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问及时下流行的一个话题,请他谈谈对幸福的理解。郑海龙说:“我目前的生活算不上幸福,但是很快乐,每天辛苦的工作,让我的生活十分的充实。幸福是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不会有任何的羁绊,我现在还达不到,公司还需要发展,我还需要很多的事情去做,所以现在就是快乐加辛苦。”

   

 如今他已经习惯每天早上八点来到公司处理各种事务,每天晚上十点离开,每周坚持去工地一次,检查工程的进度,施工安全,工地现状。人至中年坚持当初的本质,工作生活。岁月的砥砺和磨练让他再也不是那个当年在广州街头一无所有的农民工,生活给了他很多,也让他收获了很多。他依旧不满足,依旧充满斗志,在商海之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郑海龙,一个从深山里出来的穷人家的孩子,到如今坐拥上亿产值的民营企业老板,二十余年风风雨雨,他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如磐石一般的坚韧品质成为他立足建筑行业的根基,饮水思源,事业有所成就之余,他又开始践行企业家回报社会的理念,以涓涓细流滋润和回报社会。站在他的办公室窗前,远望这座城市,他正用一种坚实的品质向所有人证明中国梦的内涵,用事实向世人证明草根成功的真实人生的可能。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