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与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座谈会 程冠军摄
清华大学教授钱逊在阅读《群书治要考译》 程冠军摄
西部新闻网消息:10月28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主办的“《群书治要》与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召开。《群书治要》是一部失传了1000余年的大唐盛世的治世宝典。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生前为该书题词,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历经数年努力,《群书治要考译》日前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来自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华孔子学会、团结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中央党校研究生代表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群书治要》又名《群书理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子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而成的一部资政巨著。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博采典籍六十五部,计五十余万言,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编辑成书。“治要”,即治国必须遵循的纲要、理论与方法。该书诚如魏征序文所说:“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书中,采撷经典要义,阐明古圣先贤以德为本、修己为要的治国大纲;甄选历代史实,既有明君用贤、忠良辅国达致天下太平的经验,也有昏主宠佞、奸臣欺主导致朝政危亡的实录;博采诸子百家,总括治国安邦、匡政利民的方术。太宗喜其广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释卷。该书不仅是魏征向唐太宗进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思想源泉和施政参考。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凌孜向记者介绍,自唐代以后,《群书治要》就失传了,《宋史》也不见记载。所幸的是,此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被日本历代天皇奉为圭臬,因此得以保存。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重返中国。《群书治要考译》一书于1996年开始策划,编译工作启动于1998年,在此期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和夫人的关心,以及中国前驻日本大使符浩的努力下,《群书治要考译》工作历经数年完成,习仲勋同志生前曾为《群书治要考译》一书题词:“古镜今鉴”。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刻,《群书治要考译》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座谈会上,中央党校教授、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侯才,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凌孜,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钱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葛荣晋,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彭真怀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群书治要》主要集中了民本思想、用人思想、纳谏思想、吏治思想四个方面的思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群书治要考译》的出版非常有意义。《群书治要》这部典籍如果能学好、用好,对于提高党政干部的官德修养和治政理事能力,将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程冠军)
<--/enpcontent--><--/enp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