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消息:三元、伊利、蒙牛等乳制业名企,准备在明年元月一号又开始涨价,每箱涨幅为1-2元。本来企业适时调整,自己产品价格很正常,但是好像这次乳企的产品提价,令公众关注的,倒不是价格涨幅的多少,而是乳制品接二连三的出现问题,是否在这个关卡上,值得提涨价的事。或许涨价是事出有因,但是产品质量若不能保证,对公众信任的增强,这个涨价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因为质量不过关,现在价格又提高,大有雪上加霜之感,谁会买?一旦失去应有的消费者,乳企的生存靠什么支撑?
乳企一些有关负责人解释,现在奶源、包装材料、人工工资、物流成本等什么都在涨,逼得一些产品不得不提价,但也只是一部分产品,而且涨幅不是很大。但有关乳制品业专家却表示,对乳企来说,真正影响成本提高的,只有员工成本及物流费用,其它的开支并不大。但是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涨价,质量是摆在头等的大事。没有质量,你的涨价无人关注。价格涨幅多少,自由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而消费者在乎的是,花多少钱是否冤枉先不说,担心的是,如果进食了不合格乳制品,那问题就大了。
因此乳企应当加大质量监管信息的透明度,让消费者能放心的使用其产品。但事实是这一措施,从没有哪家乳企主动认真做到。出现了问题奶就仅仅道个歉,若再问承诺将问题追查。一问一答上完全能应付。但为何不将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程序严加管理,未雨绸缪预防呢?哪个程序有问题,就要有决心启动问责程序,狠心重新再来,或许这会对企业造成一点损失,但这是纠正错误是正确之举。这是对自己的名誉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应具有的管理理念。正如日本松下先生所言:只有客户对我要求做什么,我没有理由对客户要求做什么。
稍作比较你花很多钱去消除负面影响,去低身道歉,去让人们质疑,不如花很多钱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前者是冤枉钱,后者才是企业发展的正确投资。但不知道这些乳企,在确定涨价的同时,是否在思考如何将质量不断提高,如何防止再出现质量事故。
还需指出,乳制品虽占有很大的市场,还是应该更多的考虑消费者,在价格上承受的能力。或者因为乳企之间激烈的竞争,而用抬高价格的方式,来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以及收回支出的成本。但是这种投资的收回风险,不能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有一个细节是,上半年几大上市的乳企业绩表明,的确是有钱可赚的。而且我国在逐步淘汰一些,不大规范的中小乳企,这对这些乳企的龙头老大来说,提供了一个赚钱的有利机会。
总之,所有乳企都应牢牢记得,钱不是最重要的,质量那才是要命的东西。(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