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名人 > 文化名人 > 正文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丝三4:一部交响乐的命运

www.xibuxinwen.com(2017-09-25)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文/肖云儒)一部作品和一个人一样,是有生命的,有命运的。越是名著,越是命运多舛。
  
  就在我踏上第三次丝路万里行征途之前不久,一位爱好音乐的朋友发来一个视频,画面是俄罗斯交响乐队演奏肖斯塔柯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乐》,而音响却是时下人所熟知的《小燕子》:“你是-我的-小呀小燕子⋯⋯”并有字幕,说《小燕子》的旋律是从《列宁格勒交响乐》那里恶意剽窃来的。我对肖斯塔维奇的作品虽不熟悉,大概印象还有一点,好象不对。两个作品风格和内容迥然不同,沉重而昂扬的呐喊,怎么可能和轻松欢快的表达相融呢?为了坐实,特意请教了几位音乐界的高手,都说这是网络恶搞。好一阵迷惘,好一阵失落。市场化、娱乐化竟然恶搞到经典作品头上了。这种事不是第一次遇到,已经没有了愤怒,只是一声叹息,是吐不出来的长长的悲哀。
  这次又来到圣.彼得堡,入住的宾馆恰好就在围城烈士纪念碑广场跟前。深秋时分,在明净阳光的照耀下,两位战士的雕像守护着高耸的纪念碑。碑上刻有“1941--1945”字样,大约是指卫国战争时期。纪念碑后面是一个环形广场,广场入口处理为残垣断墙,比喻战争对城市的破坏,也以一种残缺之美吸引了你的目光。两边有两个大大的数字:“900”,大约是城市在二战中被围的天数。里面有一个大环形墙,在列宁的、战士的浮雕中间穿插着说明文字。
  
  《列宁格勒交响乐》二战期间就产生在这座城市被德军围困的日子里。圣.彼得堡在苏联时期叫列宁格勒,是十月革命的摇篮,是俄国故都,苏联的第二大城,也是重要的陆海交通枢纽,波罗的海舰队的基地。二战苏德战争开始后,希特勒多次叫嚣要从地图上将这个城市抹掉。但苏军民顽强的抵抗,德军未能得逞,便开始了漫长的围城之战。从1941年9月9日开始,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整整872天,号称900天,是近代史上特大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死亡人数极大的围城之战。
  围城期间,城外的宫殿和历史名胜大都被抢劫或摧毁。城内许多工厂、学校、医院也被空袭和远程大炮摧毁。列宁格勒全城总动员,与法西斯展开浴血奋战。围城之战的残酷令人无法想像,150万士兵和平民为自己城市牺牲。活下来的居民饥寒交迫,每天死亡几千人,大部分缘于饥饿。
  
  在极其艰难危险的时刻,肖斯塔科维奇就居于城中,作为防空监视员亲自参与了保卫列宁格勒的战斗。他决心用音乐表达出人民顽强奋斗的精神。他说:“我要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依然活着,我们必将胜利!”交响曲的前三乐章都是在危城中完成的,最后一乐章,由于德军1941年9月切断了列宁格勒和外界的全部联系,肖斯塔科维奇随家人撤离到古比雪夫市。在同年年底完成。这部交响乐以列宁格勒命名,也的确是因列宁格勒而创作的。
  作品完成后,列宁格勒全民皆兵,哪里有乐队演奏?敌军距市区最近处只有几公里,哪里又有演出场地?为了鼓舞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志,苏军迅速修缮好了演出场地,并派人去前线逐个寻找当年交响乐团的艺术家,请他们撤回市区秘密排练。
  
  国际上一些著名指挥家都希望能够得到美国首演的指挥权。这个荣誉给予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那是因了他旗帜鲜明的反法西斯立场和在音乐界的权威。为了绕过德军封锁,是将这部交响曲的总谱拍成微型胶卷用飞机运到美国的。1942年7月19号,纽约举行了盛大的首演式。全世界几千家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各国听众感受到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斗志和坚强毅力,感受到了俄罗斯伟大的民族精神。
  20多天之后,在德军重重围困中,第七交响乐由卡尔·伊利亚斯博格指挥列宁格勒广播乐团,完成了在家乡的演出。演出之前,苏军最高指挥部下令猛烈轰击德军阵地。强大的炮火好似交响乐的开场,换来了战场的一段宁静,于是《列宁格勒交响乐》开始奏响。市民们走出掩体,拥到大街上来听音乐会的转播。这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也是艺术参与民族抗战的奇迹,获得了全世界极高的赞誉。
  
  这部交响乐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题,描绘了大战之前的安宁。接着,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其中夹杂着对人生快乐的片段回忆,却总是被悲哀的情绪笼罩着。第三乐章以慢板表现了对“自然”的敬意,你感觉进入了俄罗斯大地上无边无际的森林。第四乐章呈示出“命运”主题,进入了自由发展的境界。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最后的这个乐章意在表现“胜利”之来临。响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四个定音鼓奏出了这个主题。
  这一切,本来都有历史资料作为凭据。但在肖斯塔科维奇去世之后,却出现了一本叫《证言》的书,据称是作曲家自己写的,声称这部交响乐是抒发他在当时苏联政权之下的内心苦闷,这为原本单纯的写作动机平添了复杂的因子,引发了争议。有人因证据不足,怀疑这是否为作曲家的自传;有人认为作曲家生前的确受到过当局的批判,他内心的苦闷是真实的。这些看法可以作为研究肖斯塔科维奇的参考,不见得要全盘接受。后来证明,回忆录的确不够真实,不可以全信。
  
  我想,分析起来,其中是不是有好几种情况。一,《证言》是伪作,这部自传出炉本身就是苏联后斯大林时代一种新思潮的产物;二,也可能是作曲家自己写的,则表明作曲家对自己艺术成果的认识,受到了新思潮的严重影响甚至左右。三,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将个人的精神苦闷与国家民族的大灾难融为一体,通过作品中表现出来,也是艺术创作中常有的现象,并不奇怪。
  《列宁格勒交响乐》,一部讴歌人民力量、正义力量的优秀交响乐,开始受到当时政治需要而被拔高,后来又受到新思潮的影响而被扭曲,今天,则又在中国受到娱乐至死的“恶搞”。一部名作在70多年的历史中,命运轨迹竞拐了好几个弯!真让人感喟良多!
  
  说到底,这其实也很正常。能够以作品的复杂姓传达历史和时代的复杂性,能够以一部交响最终乐而全息70多年中时代思潮好几次大的变迁,不正说明了《列宁格勒交响乐》具有十分难得的价值吗?(2017年9月24日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至爱沙尼亚塔林途中)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