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名人 > 文化名人 > 正文

桂维民:祈福鸣钟盛世龙腾——龙文化与中国梦

www.xibuxinwen.com(2017-01-02)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文/桂维民)今天,很高兴应邀参加首届黄帝文化发展论坛。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春节前夕来陕西视察时强调,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在2017新年前夕,黄陵县委、县政府、黄帝陵基金会、陕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黄陵谒祖·祈福中华”系列活动,就是寻根溯源、不忘初心、团结筑梦的盛世大典。
  
  人类从洪荒时代进入文明社会,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帝文化也成为中华文明的标识。在一定意义上说,黄帝陵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旗帜。在轩辕庙里,有一棵5000多年前黄帝的手植柏,它苍劲挺拔,四季长青,冠盖蔽空。它是见证黄帝文化的一个具象标识,张岂之老先生说得好,“树影不管有多长,根永远扎在这里”。

桂维民受邀出席首届黄帝文化发展论坛

著名管理学专家、陕西省政府参事桂维民作主题演讲

桂维民和纪连海、肖云儒、贠恩凤、商子雍、李震等著名文化学者领诵的《黄帝陵祈福三字经》

桂维民领诵《黄帝陵祈福三字经》

桂维民鸣钟祈福

桂维民和西部新闻网总编辑张龙在黄陵
  说到根,说到标识和旗帜,就会想到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史记·天官书》说:“轩辕黄龙体”,最早指出了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帝战蚩尤与炎帝之后,四方征战,以消除战争隐患。尔后“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这是中华民族史前的一次政治盛典,“合符釜山”反映了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集团,经过激烈争斗之后,最终在釜山实现了融合、团结和统一,标志着黄帝成为天下共主。在这次盛典上,将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原来的图腾或符契等一律废除,把各部落代表自然界中动物的图腾各取一部分,并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组合,共创了一个统一的图腾——龙。
  
  “釜山合符”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起点,从此推开了中华文明史的大门,形成了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和大统一,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因此,后世都尊称轩辕黄帝为“人文初祖”、“文明之祖”。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也许是大自然的造化,抑或是天人感应的结果,黄帝陵所在桥山,它的形状宛如一条巨龙,龙头昂起,尾扫东南,龙口大张,颔上的龙珠就是黄帝陵。龙头两侧有两棵无叶柏树,树形奇异,树干盘旋而上,酷似“龙角”,直入云霄,人们叫它“龙角柏”。
  
  从黄帝“合符釜山”到龙的图腾,再到桥山的黄帝陵和龙角柏,黄帝与龙的形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理所当然地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标识。可见中国龙的本质特征,是“源于图腾,超越图腾”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创造,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宋代学者郭若虚总结“龙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可见,龙的图腾是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开始也许只是个符号,渐渐就变成了长身、大口、有角、有足、有鳞、有尾的神物,被称为兽禽鳞虫之长,居四灵之首。龙的形象生动夸张,能走,能游,能飞;能隐,能显;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昂首扬鬣,瞪目振鳞;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上天可兴云降雨,入水则翻江倒海。
  
  这种通过想象虚构、杂糅综合的艺术创造,应该是中华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以及对“至尊”、“神威”、“和合”、“祥瑞”等理念的最初表达。龙被赋予通天、善变、灵瑞、崇高等神性,代表了中华民族刚毅、包容、团结、正义、进取、腾飞的精神。龙的形象有两个分支:一个是皇室专有的,显示通天、至尊、威权等;一个是活跃在民间的,它充满着真诚、善良和智慧。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多在民间。在今年夏天西北大学组织的古丝路文明考察中,我在新疆吐鲁番博物馆看到一幅唐代古墓中出土的绢画,上面画的是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像,蛇身就是龙身,因为蛇、龙同类,民间把蛇的生肖称为小龙。绢画上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龙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构图奇特,寓意深刻,富有神秘色彩。
  
  其实,自古以来,民间一直不缺少对龙神的传说和崇拜。《山海经》和《大荒经》中,都有几百处对龙神的记载。仅《山海经》记载有龙神的山,共延绵4000多公里,可以想象它覆盖了多大的面积。民间传说中,龙神有马龙、鸟龙、鱼龙、黄龙、青龙、赤龙、等等。这些龙的类型,基本上都是被虚构神化的。但是,现实中也不能完全排除有一些形体上似龙的真实原形。2014年我国科学家在哈密距今约1.2亿年前早白垩世的地层中发现大量的翼龙化石。这些翼龙不是恐龙,它的翅膀展开,可达3.5米。被中外专家誉为200年来最令人激动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还有,在商代出土的器物中,就有饕餮龙、夔龙、螭龙、虬龙、鱼龙等图案,这些龙的形象和种类,可能是兼并、同化了许多动物的局部形象,是古人想象出来的亦幻亦真的神物。所以,龙,并非实物崇拜,而是先民的一种文化创造。
  
  翻开历史,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帝王都把自己作为“真龙天子”的化身,以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辛亥革命后,随着帝王从历史舞台退出,龙的形象也就失去了象征皇权的意义;然而,如今龙的形象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依然活跃在民间。如舞龙灯、赛龙舟、敬龙王、晒龙衣、祭龙庙等等。
  
  龙文化,从广义上说,指的是古往今来的以龙为标志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就是中国文化。由此看来,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标志文化;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既是传统文化,也是时尚文化;既是民间文化,也是官方文化;既是中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在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观。在中国龙的形象及其观念后面,包含着中华民族在处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观念,这就是追求“四个和谐”:天人合一,仁爱和谐,阴阳平衡,多元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提出要实现两个百年的“中国梦”,弘扬龙文化,就能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助推的作用。
  
  其一,龙的核心精神是“福瑞”——福荫众生,呈祥兆瑞。而“中国梦”的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龙的核心精神与“中国梦”的内涵具有同一性。
  
  其二,龙的内在特征是“和合”——和谐兼容,多元融合。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一条团结、互融、分享、共赢的开放之路。龙的内在特征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具有一致性。
  
  其三,龙的外在姿态是“奋飞”——奋力直上,驾云腾飞。而打造“中国梦”必须砥砺奋进、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中华龙的外在姿态与打造“中国梦”应具备的精神具有相似性。
  
  上下数千年,龙的形象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已然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华文明的象征,龙是亿万中国人的象征!对于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来说,龙的形象不仅仅是一种符号、一种标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祖根,一种骄傲,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
  
  在2017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聚集在黄帝陵前,燃起象征中华龙图腾的“火龙塔”,将敲响名冠神州的“黄帝钟”,缅怀始祖,祈福中华,就是要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永远弘扬龙的文化,世代传承龙的精神!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