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记者张晨)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就是没本事,也没多大事……官本位温床必然滋生此类思想。今年7月,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此前,各地也对干部能上能下进行积极探索,出台新规。这些新规能否打破官位“铁交椅”,涵养政治新生态?
不在状态的干部一定要召回
老凌在今年1月前,还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一个乡的乡长,因为工作推、拖、甩,被县里“召回”,培训后调到另一个镇任副职。这个镇给部分群众承诺的扶贫项目没有兑现,干群关系有点紧张。老凌接手后加班加点,上任不到5个月,协调落实700多万元资金,基本兑现承诺。“过去我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在县里干到正科级,也没什么发展前途。现在危机感很强,得抓紧干。”他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氛围浓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在以往基础上,贵州、甘肃、浙江、陕西等地先后探索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激发干部谋事创业的热情。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干部能下的六大渠道,包括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处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健康原因调整和违纪违法免职。这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更为全面、权威的政策依据。
曾几何时,恋栈贫困帽是扶贫工作中一种不正常现象。甘肃自2013年10月起提出,以减贫增收论英雄,成效显著者可提拔重用,扶贫不力者则被降职、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该省定西市通渭县目前已有59名干部被调整、处理。
走进通渭县马营镇回岔村,半月谈记者遇到一位面色黝黑、眼睛充血的汉子,站在牛圈旁反复劝说户主修建标准化牛舍一定要向阳,因为良种牛也需要晒太阳。这人是镇党委书记苟建军。他说:“精准扶贫工作就是要做实、做细。”
“汽车不合格,厂家要召回,干部工作不在状态,组织也要将其召回。”黔西南州委组织部部长穆嵘坤说,从2014年9月起,全州开始实施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首次是提醒、培训,考核仍不称职就要被调岗、降职、免职乃至解聘。截至目前,黔西南州共召回1973名干部,占干部总数的2.7%。
贵州省委党校教授邱中慧说,从实施效果看,召回制度增加了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召回了干部良知和群众信心,还形成一种防范潜在腐败行为的措施,开辟出一条从严治吏的新路。
如何下而能服、下而不馁
干部能上能下原则已明确,但在实际执行中,下的标准怎么定,如何让干部下而能服、下而不馁,仍存在疑难点。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说,地方在执行能上能下制度时很难拿捏具体标准,尤其是在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和问责方面。如果这项工作做不细,被调整的干部就会对组织部门产生质疑。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起全国多地开始加大力度查处为官不为行为,但在落实时普遍遇到对“不为”行为难以认定的问题。
邱中慧说,与一些不法行为相比,干部“不为”行为隐蔽性更强。基层如果没有有效而具体的途径和抓手,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将难以落实。
在推行干部能下制度过程中,如何让干部下而能服是一大难点。黔西南州某镇原镇长老陈说:“被召回时,思想非常矛盾,认为因一点小事就被召回,有点不服,很不是滋味。后来组织多次找我谈话,才逐步心服口服了。”
黔西南州册亨县推行召回制度后,一些单位领导的办公室一度成为被召回干部的哭诉场。很多干部认为自己并没有犯什么错,凭什么被召回?是不是领导跟自己过不去?在第一期召回干部培训班上,县委组织部部长鲁永明领学纪律规定后说:“如果自认为没有违反上述纪律规定的,可以离开培训班。”全场鸦雀无声,被召回干部从此开始进行反思。
一些地方组织部门反映,一些干部被“下”后,心理压力过大,对新调整的工作不敢放手去干,害怕再出乱子。如何调整这些干部的心态,使他们有胆量、有信心去谋事创业,成为亟须解决的新课题。
让“能下”的渠道更通畅
张希贤说,能上能下规定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探索,下一步要把其中的指导原则变为具体的执行标准,需要地方进行细化。
从多地探索看,凡是能上能下顺畅的,无一不是细化规则、力求公平。干部能上能下也产生“鲶鱼效应”,反过来推动干部监督方式改革,干部评价也更为科学。
黔西南州在召回制度实施过程中并没有选择统一的考核评价模式,而是各县市和部门结合自身情况设定绩效考核形式,通过日常的点滴记录为“不为”行为认定寻找依据。
有的地方,细量尺子,分“赛场”选马。从2014年起,甘肃通渭县分别按乡镇、党群部门、政府部门等7个类别考核干部,年中一般不做人事变动,年底拿着“成绩单”定去留。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魏守礼说:“评判不同类别的政德、政绩,考核办法各有侧重。”
邱中慧等专家认为,真正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不仅应把原则性规定具体化,实施中还须防止变软走偏,避免好人主义、避重就轻和借机打击报复等行为。
“能上能下应是常态,不是贬黜。干部应因下知耻,知耻而后勇。”甘肃省定西市委研究室主任张全有说。
黔西南州一名曾被召回、也当过被召回干部培训班老师的干部说,“下”的干部心理负担重,应该加强对他们心理状况的关注,在培训中有必要对他们开设心理辅导课,让他们尽快走出阴影,在新工作中愿干、敢干、能干。
此外,部分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在对“不为”干部处分时,应当强化对“有为”干部的奖励。应探索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营造“守制度者吃香,犯制度者吃亏”的氛围,放大正能量、曝光假恶丑,实现干部从“不敢违”到“不想违”的警醒和自觉。
当前,官员能上不能下也与社会盛行的官本位文化有关。社会应用平常心看待官员的离职,让离职官员能够以平常心融入社会,去“官本位文化”,建立宽容的氛围,如此才能让官员不再把自己的尊严和官位捆绑在一起,失位不失重,让“能下”的渠道更为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