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甘肃资讯 > 正文

2008年,甘肃省文化大事记

www.xibuxinwen.com(2008-12-25)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 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转瞬间2008年就将成为过去。这即将过去的一年,于我们的国家民族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2008年甘肃文化界同样经历了不平凡,我们曾欢呼雀跃,也有过深长的伤悲。历史从这里走来,人们从这里认知。

  第二届“黄河文学奖”颁奖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1月15日下午,甘肃省第二届“黄河文学奖”在宁卧庄宾馆举行颁奖仪式。

  “黄河文学奖”是甘肃省文联、甘肃省作协共同主办的专业文学奖。首届甘肃黄河文学奖于2003年年底揭晓,共有6部作品获一等奖,14部作品获二等奖,19部作品获三等奖,19部作品获优秀奖,此外还为4位作家和诗人颁发了特别荣誉奖。

  省作协常务副主席魏珂说,第二届参评的作品涵盖了2004—2006年我省文学家的优秀作品。新增的“青年文学奖”成为本届黄河文学奖的亮点,充分体现了甘肃文坛培养文学新人、着眼未来、壮大文学队伍的理念。

  第二届“黄河文学奖”共评出张存学的《轻柔之手》等一等奖作品8部(篇),冯德富的《白戈壁》等14部作品获二等奖,苗馨月的《都市街灯》等16部作品获三等奖,剡卉的《我是你遗弃的天使》等6部(篇)作品获青年文学奖,汪泉的《沙尘暴中深呼吸》等27部(篇)作品获优秀奖。

  在甘肃文坛享有盛誉的赵燕翼、林染、姚学礼、冷冰鑫分别以散文和散文集获得本届“黄河文学奖”特别奖。

  “小说八骏”重组

  “小说八骏”是甘肃省文学院为冲刺全国文坛、实现文化突围,在2005年与《上海文学》、《文学报》等上海文学界刊物联手打造的文学品牌。

  2004年8月,第三届甘肃文学论坛在兰州举行,《上海文学》主编陈思和等人应邀出席,双方商议编辑一期甘肃60后优秀青年作家短篇小说专号。同年9月,王新军、张存学、雪漠、阎强国、马步升、叶舟、史生荣、和军校8位甘肃作家到上海,上海媒体强力推介,“小说八骏”名噪一时。

  “八骏”品牌推出三年来整体成果显著,但也有落下去的作家,“八骏”重组的呼声日高,省文联、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和省文学院共同发起了“2008版甘肃小说八骏”评选,今年1月30日,新“八骏”诞生,王新军、叶舟、马步升、张存学、雪漠、和军校继续“留任”,新人弋舟、向春入围。

  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杨建仁说,推举“小说八骏”是繁荣甘肃文学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希望把这一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甘肃文学的影响力。

  省博免费开放

  3月28日,以省博物馆领衔的我省首批20个博物馆、纪念馆向公众正式免费开放。

  甘肃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39年由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成立的甘肃省科学教育馆,1943年改名为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称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更名为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原展览大楼1956年由国家投资280万元建成,1999年,新展览大楼立项并开始全面改造。

  省博陈列面积7500多平方米,有5个大型固定展览,藏品7.5万多件,其中一级藏品110多件,如甘肃彩陶、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汉代医药简、北宋淳化二年《报父母恩重经变画》等都是稀世珍品。自然标本中珍藏有中国特有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和丹顶鹤等标本。历史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新石器时代各类彩陶、汉代木简木雕、十六国至唐代的佛教造像、写经等。革命文物有红军长征遗留下的标语等。

  地震中文物受损严重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共有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数据)。甘肃是仅次于四川的第二重灾省份,遇难人数达到365人,震区的文物受灾情况更是严重。

  5月24日,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单霁翔一行到甘肃视察文物受损情况,省文物局领导汇报称:我省陇南、天水、平凉、庆阳、甘南、定西、武威、白银8个市州共有49处不可移动文物受损,16座博物馆馆舍成危房,各级各类可移动文物损坏607件(一级文物4件,包括1件国宝级文物,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51件,一般文物及未定级文物546件),其中288件彻底被毁无法修复。

  由明代天水伏羲庙改建而成的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的国宝级文物隋唐贴金彩绘屏风石棺床被震裂。麦积山石窟受损主要集中于石窟中的泥质雕塑。地震重灾区陇南市509件文物受损,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在此次地震中也出现多处裂缝,从大堡子山墓群圆顶山秦贵族墓出土后存放在礼县博物馆的3件青铜器从架子上摔下造成局部断裂受损。

  另外,徽县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天水仙人崖石窟、玉泉观,秦安大地湾遗址,甘谷大像山石窟,武威市的武威文庙、雷台汉墓、天梯山石窟等多处国家级文物遭受损失。

  所幸位于武威以西约700公里处的敦煌没有震感,莫高窟未被波及,安然无恙。

  陇上奇葩为奥运献礼

  作为2008年人文奥运的组成部分,1月19日,由中国美术馆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开展。

    为办好这次大展,中国美术馆将美术馆的实体外立面装扮成“莫高窟”,门前竖起了等比例的牌楼。本次大展的展品,绝大部分来自敦煌研究院提供的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的作品,计有精美复原洞窟10个、敦煌彩塑复制品13尊、敦煌壁画临本120幅、敦煌彩塑真品9尊、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10件、敦煌花砖10件。

  到3月21日撤展时,持续两个月的大展创造了中国美术馆开馆以来日参观人数、月参观人数和总参观人数三项第一。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8月的北京,举世瞩目,文化部主办的“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给汇聚北京的朋友准备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文化大省”甘肃也不甘落后,奉献了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太平鼓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成为北京奥运的一大亮点。

  8月3日起,甘肃敦煌艺术剧院的舞剧《丝路花雨》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5天。甘肃另一出经典舞剧《大梦敦煌》虽然未能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献艺,但仍在文化部组织的“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艺演出活动”中占了一席之地,今年6月2日-4日,该剧在天桥剧场连续演出4场。这也是该剧首演后的第十二次进京参演。

  秦腔艺术节

  8月25日至9月2日,2008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第四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兰州举行,艺术节期间上演了来自西北五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柳河湾的新娘》、《大河情》、《大爱无言》等9台精彩剧目。

  秦腔艺术节迄今已举办了四届,除首届在西安外,第二、三、四届的举办地都是兰州。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季国平说,兰州是中国剧协2005年确定的秦腔艺术节“常设举办地”和“中国秦腔发展基地”。

  兰州市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柳兰萍告诉记者,兰州虽然只有两家秦剧团(省市各一家),但群众的业余演唱活动十分丰富,群众基础特别好。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伟说,舞台艺术的根本特性一是演员、二是观众,兰州符合这些条件,甘肃有秦腔的魅力,“人民喜欢它,有观众就有市场”。

  本届秦腔艺术节共评选出了8个优秀剧目奖、1个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音乐奖、优秀舞台美术奖、优秀组织奖等20个单项奖。

  “花儿”冲刺“世界级”

  9月28日,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我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备选项目。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公布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至2007年底,中国仅有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改变了以往的申报规定,不再限定成员国申报项目的数量,给“花儿”冲刺世界文化遗产创造了机遇。我省制作的申报文本和申报录像片得到了国家非遗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的好评,今年9月底,“花儿”与我国其他省份的申报项目一并被报送到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待批。

  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张万儒告诉记者,“花儿”是我省第一个申报世界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如果申报成功,不仅能极大地提升我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更有利于“花儿”的传承与发展。

  首届“黄钟奖”揭晓

  10月14日晚,首届甘肃音乐“黄钟奖”颁奖晚会《黄钟陇歌》在金城大剧院举行颁奖仪式,5名老艺术家获终身荣誉奖,9名在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音乐家被授予音乐成就奖,15首作品获歌曲创作奖。“黄钟奖”终身荣誉奖授予陇剧音乐“三元老”之一邸作人、率先提出研制敦煌壁画古乐器的设想并获得成功的庄壮、“名门之后”张枭(国画大师张大千之子)、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创作员张星点和安军。

  获得音乐成就奖的9人中,西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尚德义与歌词作家邵永强以其合写的《大漠之夜》、《牧笛》、《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名闻遐迩,分别获得“特殊贡献奖”和“音乐文学创作奖”。民大音舞学院院长李曙明摘得“音乐理论研究奖”,《向阳川》音乐主创者包学良获“歌剧创作成就奖”,《丝路花雨》作曲韩中才、焦凯捧走“舞剧音乐创作奖”,“花儿皇后”苏平被授予“花儿演唱成就奖”,天水音乐家薛文彦获“交响乐创作奖”,兰州大剧院苏孝林院长被授予“音乐艺术组织奖”。

  “舞林大会”

  11月19日至23日,首届甘肃舞蹈“飞天奖”在金城剧院展开决赛,共有151部作品、800多舞蹈演员参与“舞林大会”,各专业文艺团体纷纷亮出看家本领接受“大考”。

  甘肃舞蹈“飞天奖”是由省文联、省舞蹈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省级专业奖项,与中国舞蹈“荷花奖”相对应。首届舞蹈“飞天奖”评选活动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甘肃舞蹈界的一次全面检阅。

  11月23日,经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领衔的评委组认真评选,首届甘肃舞蹈“飞天奖”揭晓,86个舞蹈作品分获学演、创作等金、银、铜奖,其中兰州歌舞剧院创演的《今天我长大》等5件作品获创作舞蹈作品金奖,舞剧《大梦敦煌》中“月牙”的扮演者刘芳的独舞《香妃戎装像》等5部作品获学演舞蹈金奖,兰州电力学校艺术团的《塔魂》等3部作品获编导金奖,省歌舞剧院的《伎乐》等4部作品获表演金奖,此外还评选出银奖29个,铜奖40个。

  另外,为甘肃舞蹈作出杰出贡献的陈维亚、张继刚被授予特别贡献奖。舞剧《丝路花雨》的刘少雄等6位“元老”编导、敦煌舞派创立者高金荣等8位老艺术家获终身成就奖,舞剧《大梦敦煌》创作统筹、大型舞蹈诗《西出阳关》执笔编导刘颖正等19位对甘肃舞蹈作出突出贡献的老艺术家获舞蹈贡献奖。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