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教育 > 教育动态 > 正文

初中教师谈教育

www.xibuxinwen.com(2011-06-15)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陶行知

  求学篇

  回忆自己上学的日子,那真是艰苦,小学时,破败的校舍,只有两间土坯墙屋,斑驳的墙皮层层脱落,宛如山坡上的层层梯田,有的地方,中间还夹杂着小小窟窿。狭小的教室内容纳三个年级的学生,声音嘈杂,拥挤不堪,相互影响,这大概就是最初的复式班。整个学校共有三个民办教师,还有一个连小学都没毕业,据说,是因他姐姐出嫁了,由他继续接他姐姐的班。曾记得,任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仁慈、善良的老人,每逢遇到不明白之处,稚气无邪的我们仰起天真的小脸,“老师,这篇文章的中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脆生生的声音齐声发问。“不为什么,教参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声音抑扬顿挫,摇头晃脑,边说边抚摸着我们的小脑袋,不时刮刮我们的小鼻子,欢乐就像美丽的花朵在我们心灵深处静静绽放,浓浓的师生情意在心底的最柔软处散发着爱的芳香。早已习惯了老师解答问题的方式,也习惯了老师机械宣读课本教参内容的授课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问不出个为什么,因而不是为质问疑难,而是依恋这般情景。常常惹得我们这群孩子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走散,课堂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就这样苦中作乐,度过了五年小学时光。

  升入初中,是一番新的天地,砖瓦房取缔了土坯房,明亮的电灯驱走了昏暗如豆的煤油灯,我们曾为此兴奋激动,欢呼雀跃。更令人欣喜的是每年都有师范院校的新毕业生分入我校,好似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捕捉到了希望之光,我们学习劲头倍增。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填补了我们这些无知的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此得到了最鲜明的诠释。除了文化课的学习,我们很少能呼吸到丝丝新鲜气息,天性无法自由伸展。当时,一句生动的名言流传于我们校园:“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也是对当时教育的形象写照。唯有高分,才得“铁饭碗”,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熬红了双眼,气喘吁吁的追逐着高分,有时出现知识上的消化不良或营养过剩。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自强不息、笔耕不辍,失败时也会偷偷难过,甚至掉眼泪。只因我们背负着父母沉甸甸的期望,为他们那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为那双焦灼、渴盼成功的眼睛,心灵深处的那份浓浓的孝心,驱使着我们必须勤奋。那时的考试内容,识记性知识居多,纯粹的考查能力试题只是占据了考卷的一方小巧领域。凭着我的一股韧劲儿,顺利考入了博兴师范学校。

  那里又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洋溢着浓浓的学术氛围,老师们知识渊博,学识丰富,传授能力更胜一筹,讲解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我们经常为他们的精彩讲解深深折服。但我们的思想几乎是在老师的思维范围内活动,也偶有老师的创意设计启迪我们智慧之时,但这一宝贵的先进思想亮光,宛如黎明时天边寥落的星辰,渐渐隐匿在天空里,很快泯然众矣。它的微弱光芒,不能照亮整片天空,甚至不曾照亮天边一角。

        

  此时的教育,像一条不曾流动的小溪,缺少了源头活水的滋养,偶有微波动荡,也难以激起生命的浪花。

  从教篇

  毕业后,被分到一所乡镇初中任教,初踏教坛,心中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教学之梦。三尺讲坛,以“苦”作舟,教育苦于传统教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我们筋疲力尽,学生苦不堪言,收获甚微。这样贫瘠僵硬的土壤中培育出的“新苗”,怎能立足大地?岂能担当大任?需要新鲜水源的滋养方可枝繁叶茂,参天耸立。教改的疾声呼吁,时刻召唤着我们。按捺不住内心深处那份蠢蠢欲动的热情,我们开始优化自己的教学,“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悄悄萌发,县教研室鲜活的理论指导,使我们的课堂有了丰盈的源头活水的润泽,得以发荣滋长,绿意葱茏。那时,“集体备课”这个新鲜名词已在我们的教学中悄悄扎根,“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是我们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我们几个语文老师,曾为此绞尽脑汁,苦苦思索,甚至为一个创意设计争得面红耳赤。我们始终坚信“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学生不再像容器那样静静的只知道装知识,可以生动活泼地自由畅谈。随着条件成熟,开始外出听课,优秀教师的绿色课堂,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如雨后甘霖滋润着我们毫无生机的课堂。教改日渐成熟,“启发式”教学真正主宰了我们的课堂,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学生踊跃发言,课堂上时时碰撞出智慧的小火花,思维的灵光在其中闪动。“启发式”教学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但我们还是变相地牵着学生的思维游动,还不能真正把学生彻底解放,把课堂彻底开放。

  素质教育的呼唤,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我们这些沉湎于“以分数高低论学生优劣”的教书匠,迎来了教学上渴盼盼已久的春天。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倡导以育人为本。它不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我们不再扮演授业解惑者,而是做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当时,蜚声教坛的杜廊口中学的开放型课堂,像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我们淄博市,我们开始学习杜郎口,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观看杜廊口中学的课堂实录,刚开始的感觉犹如雾里看花,满头雾水。杜廊口中学之行,置身其中,才真正让我们赞叹、震憾。杜郎口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学生自由展示的舞台,教师只寥寥数语,便引得几个小脑瓜迅速凑在一起,热烈讨论,好不热闹。

  取经回来后,我们热情洋溢,跃跃欲试,急于求成。在县教研室先进教学理论的熏陶感染下,我们蹒跚学步,开始了新层次的课改,万事开头难,初始阶段,教师不顺手,学生不适应,成效不明显。甚至开始打退堂鼓,曾几度想放弃。为此,校领导跟我们贴心交流,率先上展示课,采取多种形式督促我们不再彷徨观望,他们对教改的执著忠诚,深深触动了我们,同时也在净化着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我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默默抒写着改革的艰辛及成就,时至今日,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如火如荼,渐入佳境。课堂上,我们很成功地扮演着幕后导演的角色,相机诱导,适时追问,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真正把学生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都调动了起来。课堂上,处处闪耀着生命的浪花和活力,课堂真正得到了开放。我那美丽的教学之梦,终于成真。

  有了源头活水孜孜不倦的滋养,我们的课堂绿色荡漾,蓊郁葱茏,生机无限。

  此时的教育是一条清澈流动的溪水,激荡着生命的色彩,它不断的容纳源头活水,日渐壮大,永远向前,迎接新挑战。

  后记

  我们穿越三十年时光河流,萦绕在耳边的是那位老人浓浓的川音:发展才是硬道理。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卢春美   刘波)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